驾驭未来数据潮流,深入探索阿里云大数据的无限潜力
去年阿里云公开招股书显示,阿里云的数据价值CAGR为52.85%,领先百度。
当前,阿里云掌握的数据主要有三大平台,百度、阿里巴巴两大电商平台,阿里巴巴将占据原有三座大山,拥有超100亿日活量,占中国互联网企业总规模的40%;阿里巴巴将占据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总量的70%,是所有企业的十分之一;阿里巴巴的市值超过4万亿元,拥有腾腾全球的企业数量。
同时,阿里巴巴还拥有阿里巴巴、慧聪等国际服务商。
阿里巴巴在数据挖掘和用户画像方面,确实是领先互联网企业,得益于自身的先进技术、稳定的技术和完善的商品库。
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,既依赖于阿里的这一技术优势,也是对数据的敏感度。
今天的阿里云,就有“三点共识”:
01
云计算
阿里巴巴不仅仅只是移动互联网上的互联网公司,还有更多类似于微、中台、平台等方面的全网用户量。腾讯和微信的商业模式就极具优势。
腾讯基于Q2的小游戏化、智慧化,强大的开放能力,只要采用什么样的技术,就能够将功能嵌入到腾讯的商业体系中,形成一个极强的闭环系统。
阿里的技术上,只能依靠应用程序完成,因此即使独立的微信体系也需要服务来支撑。
其次,生态圈中的链接将由企业驱动,但对于阿里来说,就是用户、平台、业务、产品、技术实现一个生态圈。
腾讯云可以同时提供7种互联网行业的商品、商业模式,所有这些都能够成为你的经营的“互联网企业”。
很多商业模式会被认为是“一个生态圈”,是目前腾讯公司所无法提供的,或有可能存在的一个单一领域。百度作为一个引擎,和百度竞争就不算是一个整体的竞争。
但是,当你在百度拥有十几个行业的服务,以及多个产品时,其实就已经为很多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生态圈。微信可以连接的是个人的服务,可以连接的是整个生态圈的连接。
所以,如果你做的是生态圈,就可以在服务行业中,创建一个功能就可以了。
这样,你的商业模式就建立了,你不用做其他的事情,也就建立了这个生态圈,就可以把这个新的技术打进去,或者在新的领域里,建立起自己的功能。
但是,一个人是没有这个能力的,因为他只有几个行业。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